中央广播电视总台联合教育部推出六集纪录片《教育家精神》,欧博abg今天20:00将在央视中文国际频道(CCTV-4)《国家记忆》栏目播出第六集,敬请关注!
20世纪70年代末,中国开启了改革开放,中国教育开始融入世界教育发展的潮流。
01
在他的推动下
中国比较教育学不断壮大
在改革开放浪潮的推动下,比较教育学作为一门学科,得到了快速发展。顾明远,是这门学科的奠基人之一。
早在1951年,顾明远作为新中国第一批留学苏联的学生,自北京师范大学赴莫斯科列宁师范学院学习教育学,成为新中国最早走出国门的教育学学者之一。
比较教育学是研究不同国家教育制度的学科,它打开了中国教育的国际视野,让中国教育有了一个世界格局下的参照系和资源库。
为了让中国教育真正融入世界,顾明远学术考察和交流的足迹遍及世界五大洲。
从1980年到2016年,在顾明远等中国教育学者的不懈努力下,欧博官网世界比较教育联合会成立40年后,第一次在中国举办世界比较教育大会。来自全球7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一千余名专家学者参加了这次大会。
伴随“一带一路”建设和推进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中国越来越多地以引领者的力量,参与着全球教育治理体系的变革。
02
他被学生们尊为“一站到底院士”
水声学是研究水下声学特征的学科,对海洋开发和国防安全,具有极为重要的战略意义。
杨士莪,中国水声工程学科的奠基人之一。年过九旬的时候,杨士莪院士还亲自为哈尔滨工程大学水声工程专业的本科生讲授第一门专业课程。由于杨士莪讲课从不坐下,被学生们尊称为“一站到底院士”。
20世纪50年代,杨士莪留学苏联。当时,中国的水声学还是空白。杨士莪带着十足的学习热情来到苏联,然而到了之后发现,苏联科学院声学所核心技术实验室的大门对中国人冷冷地关闭着。
“真正尖端的东西,从国外学,欧博是不可能的。”意识到这一点,杨士莪下定了决心,留学期间他努力打好基础,回到祖国后义无反顾地踏上了科技自强的道路。
回国后,杨士莪争分夺秒地投入水声科学的研究和教学中。他编著了中国最早的水声理论著作,和团队一起培养了第一批专业骨干和年轻教师队伍,创建了中国首个理工结合、覆盖全面的综合性水声工程专业,成功研制出一系列水声定位系统,为中国船舶和海洋装备装上了“千里眼”和“顺风耳”,为中国的万里海疆筑起坚固的长城。
岁月如流,潮起潮落。在杨士莪和团队的长期努力下,中国的水声工程学科如今已经走在世界前列。
03
他致力于通过数学教育
推动科技强国
2021年秋季开学,清华大学求真书院迎来了首届“数学领军班”新生,他们中年龄最小的刚刚初中毕业。他们肩上,欧博娱乐寄托着一位国际数学大师的殷切期望。
求真书院院长丘成桐,是世界数学最高奖菲尔兹奖和沃尔夫数学奖得主。
丘成桐 清华大学讲席教授 求真书院院长:科技的基础是科学,科学的基础是数学,所有大自然里的语言是要靠数学表现出来。到目前为止,历史上还没看见过一个国家,科技上是领先的,而数学不是领先的。中国科技没有领先的主要原因,就是数学没有领先。
1979年,受中国科学院副院长华罗庚之邀,时任美国斯坦福大学数学系教授的丘成桐第一次回国讲学。从此以后,他不断往返于中美之间,把推动中国数学事业的发展作为自己最大的梦想。
为了彻底改变中国数学和基础科学大幅落后于欧美,而当代顶尖华人数学家大多在美国完成博士教育的现状,2020年10月,丘成桐主动请缨,“为国家培育一批基础科学人才,使得中国的科技从根源上改变,成为领导全球科技大国之一”,这是他义务回国工作的唯一心愿!
2020年底,“丘成桐数学科学领军人才培养计划”在清华大学落地实施。丘成桐“数学领军班”和此前已经招生的“数学英才班”,并入2021年创办的求真书院。通过数学教育推动科技强国,丘成桐教育报国的理想正在不断成为现实。
04
她捐出积蓄3500多万元
志在全球弘扬中华诗教
2024年7月6日,农历六月初一,高达四百多米的天津广播电视塔上,璀璨夺目的灯光秀,为一位教育家的百岁华诞献上了一座城市由衷的赞美与祝福!
叶嘉莹,1924年出生于北京一个书香之家,是辅仁大学古典文学高才生、加拿大皇家学会唯一一位中国古典文学院士。
改革开放后,思念祖国的叶嘉莹给国家教委写信,请求自费回国教书。
1979年春,叶嘉莹在南开大学开始了她回国讲学的第一课,带领学生们踏上了一场如痴如醉的中国诗词之旅,为逐步恢复生机的中国高等学府,带来了一股清新之风。
此后,叶嘉莹在中国各大高校讲授诗词,像候鸟一样往返于太平洋两岸,并且在南开大学创办了中华诗教与古典文化研究所,2015年定居南开园。
叶嘉莹说自己一生“只为一件事而来”,那就是中国诗词的创作、研究和教育。她捐出自己的积蓄3500多万元,成立了“迦陵基金”,志在全球弘扬中华诗教,把代表中华传统文化的古典诗词传播到世界各地。
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从古至今,无数优秀教师以德感人,以文化人。随着时代的变迁和改革开放的深化,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当代中国教育,需要更多胸怀天下的教育家不断涌现。
于吉红 中国科学院院士 北京师范大学校长:在中国教育走向世界之际,一批杰出的教育家以胸怀天下、弘道化人的教育家精神,站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高度,积极推动国际教育合作,共同构建互鉴互促的国际教育新生态,为完善全球教育治理贡献着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
王嘉毅 教育部副部长 总督学:教育家精神是中国从教育大国到教育强国系统性跃升的思想坐标和价值引领。我们要通过大力弘扬教育家精神,引导广大教师立德修身、敬业立学、教书育人,努力成为“经师”和“人师”相统一的“大先生”,矢志不渝践行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初心使命,为培养造就堪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做出新的更大贡献。
教育家精神,是师德之灵魂,是师风之指引,它从源远流长的中华传统师道文化中走来,正在中国式教育现代化进程中闪耀着时代的光辉。
这是一个伟大的时代,无数教育家辛勤耕耘,为实现教育强国孜孜以求;这是一个非凡的时代,无数教育工作者弦歌不辍,为百年梦想砥砺前行。
敬请收看今天(9月11日)20:00
CCTV-4《国家记忆》
《教育家精神》
之
《胸怀天下 以文化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