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学你好,欧博请问可以接受一下我们的采访吗?”
请用一句话描述你眼中的学生记者?
记者小A:那大概便是:“同学你好,请问可以接受一下我们的采访吗?”
记者小T:“选题想不出,想出来的选题不给做,做了的不给推,推了的没人看,还可能会被删掉。”
吃瓜群众:“人好气质佳,可是创新方面还有不足。”
“ 有情怀有理想,但实际水平距专业有一定差距。”
……
在学生记者们用敏锐的目光捕捉周遭发生的一切的同时,他们在旁人眼中又是怎样的存在?我们以在校大学生为主要受众群体,在小范围内发放了调查问卷。
你是否接受过校园媒体的采访?
在此次调查中,三分之一左右的受访者都表示接受过采访。看来学生记者在校园里是一个较为常见的存在,采访在大家眼里也并不是一件特殊的事情。
接受采访时是什么心态?
出于好奇,南小青调查了同学们在接受采访时的心理,超过半数的受访者都表示能够平静地交流。但还是有一小部分同学表示,欧博娱乐因为难以拒绝,所以不得不被动地接受了采访。事实上,采访是人与人之间交流的艺术,采访的成功与否常常取决于记者与受访者之间的信任程度。
只有当双方都以最真实的姿态相对时,采访才能真正有成效。
你认为一次好的采访应该具备哪些条件?
采访其实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做一次令人满意的采访对采访者有很高的要求,充足的准备就是一个必不可少的条件。采访更像是一种仪式化的沟通,在这一过程中,记者最重要的任务便是取得或陌生或熟悉的采访对象的信任。
学生记者作为一个群体,
他们的工作存在哪些共性的缺陷和不足呢?
在同学们看来,学生记者在工作中仍然存在着一些不足。例如采访问题的质量有待提高,这与学生记者自身的局限性有关。以采访对象这方面来说,一个普通的学生能接触到的某方面的权威人士,除了高校老师,欧博allbet几乎没有其他大牛了。而采访选题同质化也是由于学生记者所处的环境限制,打开各个高校的公众号,雷同之处不在少数,毕竟校园就这么大,园中之事也并非源源不断,这就十分考验学生记者们的选题探索和创新能力。
你认为学生记者的目光应该更多地集中在哪个方面?
大部分受访者认为,学生记者应该更多的关注校园生活。然而值得一提的是,大多数学生记者却希望能够将视野扩展到校外,而不仅仅局限在校园一隅。我们采访了新闻传播学院的白净老师,她认为媒体最重要的是清楚自己的定位,作为校园媒体,主要还是应该服务于广大师生,需要知道自己的用户想看什么。而对于学生记者个人来说,将选题范围扩展到社会层面,欧博百家乐有利于他们日后更好的适应社会媒体的工作。也如受访记者@Daytun所说:“校园媒体也应该像社会媒体靠拢,把自己的定位范围从校园扩大到泛社会层面。不仅应展示大学生的风采,更应该向社会发声,发出具有时代特色的、来自大学生的声音。”
>>
“学生记者是一种经历”
学生记者加入校园媒体各自有不同的初衷。新传院的同学有校媒实践的学分要求,除此之外,在校媒能够得到实践和锻炼的机会则是更为重要的原因,也有不少同学是基于对某个媒体的喜爱而加入校媒平台。来自“新天地”的@左都督右卫门这样告诉我们:“我是被新天地的深度报道以及调查类报道所吸引,而我自己在平常浏览新闻的时候对于这类新闻的浏览频率明显大于其他类的新闻,因此我就在想如果我自己可以在这类报道中尝试一下,岂不是很酷的一件事情。”
对于其他院系的同学来说,加入校园媒体则更多的是想去“尝试”,“抱着一种挑战和学习的态度”。新闻传播学院的丁和根老师说:“学生记者最大的意义是锻炼能力、增加学识,对于新传学生和非新传学生来说,没有本质的本同。但对非新传的学生来说,会更多地增加跨专业的体验。”
很多同学认为,作为学生记者,“熬夜”对他们来说应该是家常便饭。聚焦小组采访了12名学生记者,大部分人表示熬夜和做选题、写稿子没有必然联系,主要还是因为自己的生活习惯,甚至有一位同学表示从不熬夜,“除非早上有课,基本上可以保持12点睡9点起的作息”。
不同的校园媒体工作强度不一,但其共性是“稿子集中到一起的时候会很忙”。@桃子在高三暑假便通过线上招新加入了“南大青年”,“加入初期总是看什么都新鲜看什么都想做,同时又没有经验磕磕绊绊,所以就往往焦头烂额。曾经我是个呆在六个选题组加运营和美编的人,最多的时候身上有七个选题……”而在大多数时候,学生记者都希望自己能够有条不紊地完成每一个选题。
学生记者在工作中会难以避免地遇到种种困难,南青记者团的@西城告诉我们,组稿时的结构和逻辑链是最让他头疼的事情。来自“南大新传”的@板板则回忆起因为自己和组内其他成员分歧太大而被否定的失落感,“最后还是一层一层说服组员、责编、还有主编团,采取了一个折中的办法”。@小鼓则说,“有时候很用心地做了一篇稿子,最后阅读量只有200,不过现在心态会好一点,感觉不必要给自己太多压力,有时候自己做得开心就ok。”
正如丁和根老师所说,学生记者和正式记者最大的区别在于,前者是一种经历,后者是一种职业和一种社会角色。学生记者的定位应该是专业学习的一种方式和过程。
尽管在校园媒体工作有着这样那样的限制和烦恼,学生记者们从中的收获却是无穷的。
“最大的收获,也是加入南青的初衷,就是友谊和团队协作、人际交往的能力。除去本院系的同学,我在这里认识了最多的朋友,因为在一起的回忆太多,也因为志同道合。”
“媒体的工作是一个很能够培养成就感的工作,每当自己的成果能够通过并且被发出来,真的就是莫大的欢喜了。”
“最大的收获大概是培养了一种新的思维模式吧,也学会了更客观、更深入地去看一件事。”
“学会了对自己说的话负责。”
……
白净老师最后说到,加入学生媒体是非常好的锻炼。第一,学生记者身处媒体,需要每天找问题,要锻炼自己的观察能力,对问题的思考能力。第二,学生记者需要接触各种各样的人和事,因此锻炼了与他人沟通的能力。第三,要把新闻事件表达出来,不论是写作、摄影、还是视频,严肃的也好,幽默的也罢,这考验的是创造力和表达力。“在学校的这种锻炼对你们将来走向社会是有帮助的。”
学生记者,大概是这样一群人:身虽囿于有限的空间,心里却牵挂着无尽的远方与无数的人们。所以,现在你对于严肃而又可爱、辛苦但又乐在其中的学生记者是否有了一定的了解?
祝所有的学生记者节日快乐。
南大青年
问卷 | 奚炜轩
采访 | 徐嘉琪 卢雪儿 罗昊
文 | 顾宇庭 罗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