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内两位核心人员离职, 这家企业怎么了?

文章正文
发布时间:2024-05-22 14:01

2月8日,欧博abg浩欧博发布公告称,其核心技术人员张合文因个人原因,申请辞去副总经理职务,辞职后不再担任公司其他职务。对此,公司表示,离职不会对其技术研发和生产经营带来实质性影响,也不会影响拥有的核心技术及其专利权属完整性。

(图源:公告)

同日,浩欧博还接连发布两则聘任公告,聘任孙若亮、黄晓华、孙国敬担任公司副总经理,聘任谢爱香为公司证券事务代表。

截至2月9日收盘,浩欧博股价报收50.25元/股,涨幅为2.28%。

(图源:东方财富网)

研发人员相继离职

据悉,张合文辞职之前,欧博官网公司当时核心技术人员职务第二高的柳乐同样因为个人原因辞职。据了解,2021年2月,公司高级研发总监、高级工程师柳乐因个人原因,也辞去了相关职务,并且在辞职后不再担任公司其他职务。

根据公告,2021年2月26日,浩欧博登陆科创板后大约一个左右的时间柳乐辞职。据公司招股书核心人员介绍,柳乐于2013年6月加盟浩欧博并一直担任浩欧博高级研发总监、高级工程师,排在第二名,而当时排在第一则是张合文。

短短一年之内,浩欧博失去了两位核心技术人员,占其核心人员总数的2/5,且两人在该公司担任职务最高。资料显示,欧博浩欧博去年上市之初,张合文职务最高,担任副总经理;柳乐职务次之,为高级研发总监;钱林、李永红均为研发总监;陈小三担任首席医学专家。

而根据2021年中报数据,公司目前共5位高管核心人员,其中有两位处于离任状态。

(图源:2021年中报)

截至公告披露日,张合文通过苏州外润投资管理合伙企业(有限合伙)间接持有公司0.45%股份,按照最新市值31.69亿元估算,其目前身价为1426.05万元。此外,根据天眼查数据,任职期间其薪酬金额为100.7万元。

需要注意的是,据招股书显示,2018年11月10日,欧博娱乐浩欧博副总经理李庆春也同样因个人原因辞去相关职务。据悉,李庆春主要负责公司研发中心的全面管理,包括研发计划和预算的制定等等,同时还负责研发部和其他部门的协调,协助研发产品的中试转化。

早在2021年中报中,浩欧博曾坦言,各种试剂配方、试剂制备技术、关键工艺参数、原材料制备等是体外诊断产品的核心技术,是体外诊断企业的核心机密,也是公司核心竞争力。但同时也存在因核心技术人员离职或技术人员私自泄密,导致公司核心技术外泄的风险,从而给公司带来直接或间接的经济损失。

目前根据天眼查数据,浩欧博的法人代表为JOHN LI,公司最大的股东为海瑞祥天生物科技(集团)有限公司,持股比例为55.66%,该公司的实控人也为JOHN LI。

产品技术真到了“天花板”?

公开资料显示,江苏浩欧博生物医药股份有限公司(简称“浩欧博”)主要属于体外诊断行业,专业从事体外诊断试剂的研发、生产和销售。公司试剂产品品种丰富,涵盖过敏检测以及自身免疫检测等领域。

根据Kalorama Information报告预计,中国IVD市场在2016~2021年的复合增速约为15%,在所有国家中排名第一。

然而即便如此,浩欧博的市场前景也曾备受怀疑。公开资料显示,在浩欧博两次申报科创板期间,上交所都对其主导产品的市场前景和技术优势予以高度关注,要求公司“就过敏检测、自免检测产品的市场规模、竞争格局作出有针对性的重大事项提示”,“补充披露技术水平与同行业竞争对手的比较情况,是否有明显优势或劣势及依据”。

数据显示,在过敏细分领域,浩欧博在2018年过敏试剂产品收入达到1.44亿元,市场份额大约为30%,但过敏检测整体市场规模相对较小,2018年国内过敏检测市场容量为4.64亿元,其市场份额继续提升面临较大的压力。

目前,浩欧博营收的90%以上都以试剂为主,并且主要集中于国内,国外的过敏检测市场,一直以美国赛默飞旗下的Phadia作为领导品牌,长期稳居全球过敏诊断市场的领导者。

此外,在自免检测领域,浩欧博进入市场较晚,且前期主要为酶联免疫法等同质化技术产品,其市场份额也相对较小,想要立马实现突破,或许还有待时间与技术的双重突破。

然而,浩欧博的产品技术天花板还不仅仅局限于此。由于化学发光法具有明显的技术优势,正逐步替代酶联免疫法成为体外诊断行业主流的免疫诊断方法,其酶联免疫法产品未来存在被化学发光产品替代的风险。

而在产品技术“腹背受敌”时,浩欧博的研发投入并未出现明显增加。根据Wind数据,2018年至2020年其研发投入分别为2415.28万元、2543.89万元、2413.10万元。

从浩欧博近几年的营收状况看,其研发投入或许也是“有心无力”。数据显示,2018年至2020年其营收分别达到2.01亿元、2.59亿元、2.22亿元,但其净利润分别仅为4015.44万元、6383.85万元、5661.76万元,截至2021年三季度,其净利润依旧在千万左右徘徊。

就二级市场来说,其股价在近半年的时间中也未有起色。数据显示,2021年7月,其股价还在87.88元/股的高位,到2022年2月就一路跌至48.05元/股,跌幅达到45.32%,几乎腰斩。

首页
评论
分享
Top